本网讯 特约记者吴斐、通讯员夏效禹、郑俊报道:7月29日,通城县宝塔村党总支书记黎锦林应邀到“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培训班”上讲课。黎锦林现身说法,讲述自己从一名大学生到企业家再到村支书,报效家乡的历程。 2005年,黎锦林受通城县县委的邀请回乡任职。短短几年,该村工农业产值突破1亿元,并启动宝塔花园、宝塔科技园建设。这是该县引进新型人才,建设新农村的成功典范。 “培植本土人才,选调锻炼人才,引进新型人才,是‘人才兴县’的三大法宝。”县委书记胡超文介绍,近年来,该县采取重点培植一批县内优秀企业家,选拔一批年青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推行“回归工程”。同时,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撬活人才杠杆。 为了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该县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推选企业家为省、市、县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时,在资金、技术和项目建设上予以大力支持,给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人尽其才的创业热情。 玉立公司董事长黎珊玉、平安电工老总潘协保,福人药业已故董事长吴石平,都是通城土生土长的知名企业家。他们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创业。玉立公司由最初10人的小作坊发展为全国最大的云母绝缘材料基地,产品占全国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6%以上;平安公司由一个山村小厂发展为产销量和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的专业公司;福人药业在全国设立了250个销售网点,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市场。 为了培养更多经济型人才,该县实行单位职务不变的政策,鼓励和选调青年干部到企业挂职。今年,该县又将选拔20多名年轻干部到企业任职。 “人才兴县”战略的推进,该县经济社会向多极化发展,以往的三大支柱产业变为涂附磨具、制药、云母绝缘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服装、纺织、矿产开发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时间:2008-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