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相关内容写入省党代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
以前听得多的是经济圈,什么是城市圈?什么是武汉城市圈?为什么要建武汉城市圈?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对此有较全面阐述。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这些大城市群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济联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区域。
此后,根据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能级的不同,国内外专家进一步划分了城(都)市群、城(都)市圈、城(都)市带三个不同的级次。
城市群,指优势区域特别是大城市周围出现的城市密集现象。
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城市带指由若干城市圈组合集聚而成,并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中小城市发展扩张,在更大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延绵带。
三种形式,大体反映城市聚集的不同水平。
美国大都市带由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圈延绵构成,面积不到全国的1.5%,却集中了全国近20%的人口,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
我国长三角地区,已经从城市密集发展阶段,进入以各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圈,进而推动以上海为龙头,形成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城市带的阶段。
近年,城市圈问题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有专家认为,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分析我省、我市情况,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建设武汉城市圈势在必行,机遇在前。
武汉整体实力和发展能力在内陆城市中始终名列前茅。
在武汉100公里半径内,集中了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已经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2002年,这一城市群以全省33%的土地,承载了全省50%以上的人口,提供了全省近60%的GDP、53%的地方财政收入、近60%的投资、61%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
虽然城市密集,基础较好,但经济发展彼此分割,我省远未形成以武汉为核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格局。
发展中心专家分析,没有形成的首要表现是,武汉与周边城市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合作没有形成,产业低水平重复,如冶金、服装、食品等行业,各市都有,彼此又不配套,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武汉作为龙头服务周边城市、辐射和集聚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不少地方,吞吐人流、物流、商流并不通过武汉,而是绕城而过。第三,在招商引资上,城市间存在不良竞争。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旧的行政区划下利益分割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我省推进城市圈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有专家认为,较之于长三角、珠三角跨行政区域发展,武汉经济圈共在一个省辖范围内,能够发挥省一级政府协调功能,更大力度解决行政区划造成的利益分割问题。此前,曾有经济界人士展望,武汉城市圈有望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之后,中国城市圈的第四极。
(2003-11-27 来源: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