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武汉城市圈 武汉市 黄石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 武汉城市圈 > 新闻动态 > 黄冈市
刘善桥同志在全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12-23 02:19:37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黄冈新闻网 文字大小:[][][]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和《历史性跨越——黄冈改革开放30年纪实》首发式,共同回顾我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奋斗历程,总结30年来的辉煌成就,展望黄冈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这对于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坚定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决心,激发全市人民斗志,凝聚各方面力量,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30年风雷激荡,30载沧海桑田。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历史成就,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0年来,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黄冈老区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历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抢前争先,实干快上,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跨越。可以自豪地说,这30年,是黄冈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30年,是波澜壮阔的30年,是璀璨夺目的30年,是值得大书特写的30年。
    3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市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74亿元,比1978年增长3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4%,并且提前6年于1994年实现了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5.27亿元,增长41.7倍,年均增长14.2%;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60.5:19.3:20.2,调整为31.74:33.22:35.04,打破了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零星分散到集群发展的巨大跨越,一批亿元企业、10亿元企业、20亿元企业勇立潮头,开启了黄冈工业时代的新篇章;现代农业加速推进,茶叶、板栗、中药材、蔬菜、水产、蚕桑、奶牛、蛋鸡、生猪、速生丰产林等特色板块基地连线成片,初步形成了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新格局;旅游业、现代物流、信息产业方兴未艾,正日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市10个县市区全部跃居全省二类县市行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30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体制改革实现了巨大突破。在这激情与梦想交汇、变革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30年里,我们经历过一次次失落与阵痛,迎来了机制体制的伟大创新,各项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突破。农村突破了“一大二公”的僵化经济体制,建立起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企业推行放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等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主体多元化、所有制实现形式多元化、分配形式多元化的格局;流通领域打破了统购统销、凭票供应体制,绝大部分商品价格放开,价格已由市场决定;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已逐步进入市场化。近几年来,全市以“减人、减事、减负”为重点的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民营化为主要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大批工商企业获得新生。以转换政府职能为目标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与此同时,财政、金融、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被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
    30年来,我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步伐。外贸出口从无到有,总量已跃至全省前列。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共引进项目5000余个,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各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成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已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同时,百万黄冈人走出市外境外谋发展,一大批黄冈产品漂洋过海闯市场,一个“开放的黄冈”、“诚信的黄冈”正逐步崛起。
    30年来,我们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黄冈顺利地实现了撤地建市,新型中等城市形象已初步确立,建设了一批大桥、大路、大电,修建了一批大堤、大湖、大库,改造了电力、邮电、通信网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通信网。建成了黄黄高速公路、鄂黄长江大桥、江北一级高等级公路等交通重点工程,基本建成了以黄州为中心的“100分钟交通图”,大大凸现了黄冈的区位优势,提升了黄冈的战略地位。我们开工了大别山火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等大型能源重点项目,促进了黄冈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为今后发展夯实了基础。坚持高昂市区龙头,加快重点镇、口子镇和中心村建设,从长江之滨到大别山南麓崛起了座座新城,涌现了一大批文明城镇、明星乡镇和特色集镇。
    30年来,我们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得到了同步繁荣。“科教兴市”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主要发展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步形成,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已达到40%以上。教育事业成绩斐然,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跃上了新台阶。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泛覆盖。“文明城市、文明新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市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培植了“生态文明垸落”和“道德建设协会”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30年来,我们坚持推进扶贫开发,老区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到1998年,黄冈提前两年整体解决温饱,被誉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一面旗帜。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实施结对扶贫、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劳动力转移扶贫、搬迁扶贫,使农村尽快改变了贫困面貌,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到2007年底,全市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32.5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到65.9万人,温饱巩固率达到92%以上。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2元上升到2007年的3295元,增长31.3倍。城镇职工人平工资由1978年的494元增加到12163元,增长23.6倍,全市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30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我们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分注重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参与决策、依法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加快了依法治市和构建和谐黄冈的进程。积极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方法,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切实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维护了党组织的纯洁性,以党风政风带民风,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黄冈发展到今天,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地委、行署及市委、市政府奠定良好基础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是驻黄部队、武警、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海内外乡亲及友好人士关心和支持的结果。可以说,黄冈的过去和现在,饱含了历任领导、几代黄冈人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四大家”向多年来为这片热土奉献智慧、倾注心血的所有建设者、劳动者、管理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牵挂黄冈发展的人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党的“十七大”概括起来是“十个结合”,从黄冈改革开放30年的具体实践来看,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开拓创新之路;必须坚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总揽全局,整体协调,走统筹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走和谐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走实干兴市之路。这些经验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首过去,黄冈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展望未来,黄冈迎来了一个新的征程。面对新机遇、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决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松懈,决不能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各项工作与省委、省政府要求相比,与全市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相比,与先进发达地区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市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周边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按照“四抓”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实力黄冈、活力黄冈、魅力黄冈、文明黄冈、和谐黄冈,促进黄冈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实现革命老区的新跨越。
    要继续拿起解放思想的武器,在抢抓历史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上实现新跨越。当前,黄冈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严峻挑战,但总体来看,我们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黄冈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思想更解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固然面临着这困难那困难,但主要还是思想上的畏难。更要拿起解放思想的武器,不为困难所惧,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从“稳”的思想、“慢”的心态、“守”的观念、“怕”的心理、“旧”的做法中解放出来,善于“危”中见“机”,转“危”为“机”,乘“机”而上,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开放的办法,配置生产要素,激活资源资本,破解资金、土地、就业等发展难题。要大力营造一个“解放思想、从我做起、从干部做起”的良好氛围,鼓励敢试的,宽容失败的,为顺利者加油,为困难者鼓劲,为成功者喝彩,为失败者打气,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抢抓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上创新有为,创造创业。
    要坚持开放开发的理念,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实现新跨越。开放开发是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开放精神成为引领改革发展的时代精神。扩大对外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是加大招商引资。必须进一步树立大开放的理念,坚持“市外就是外”的思想观念,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灵活的方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要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大力推行真心招商、真诚招商、韧性招商,正确处理好强化招商意识与树立有意识招商、大招商与招大商、真招商与招真商、招商与安商、富商与富民、内资与外资六个关系,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总体账,敢于在小的方面让利、眼前让利、局部让利,舍得拿出最好的资源、最好的资产、最好的项目上门招商,不当守财奴,不怕肥水流入外人田,不图所有只图所在,以经得起历史见证的诚意、经得起市场风险检验的诚意打动客商、吸引客商,实现互利互惠双赢多赢。要抢抓扩大内需、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农惠农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生态环境项目、民生工程项目为重点,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两型社会”上实现新跨越。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要注重全面提升,充分发挥黄冈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市区突破、园区突破、沿江突破、沿路突破、沿山突破,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要注重协调互动,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纽带,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实施“六个一百”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要注重人本特色,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注重持久永续,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走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不走“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旧路”,不走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弯路”,致力于走出一条富有特色、富有个性的新路,使黄冈这块红土成为发展的热土,使革命老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两型社会”试验区。
    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当前新一轮发展上实现新的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加速转移,我们内陆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加速期。在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戒骄戒躁,勇于开拓,锐意进取,艰苦创业。各级党委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要深入推进“五个基本建设”,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和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坚持改革、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一股加快发展的精、气、神,始终保持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黄冈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代在呼唤我们继续吹起改革开放的号角,再次擂响加快发展的战鼓,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在黄冈这块热土上书写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验 证 码
武汉城市圈城市导航  
相关专题  城市概况  新闻动态 
办事指南  风景名胜  奇闻趣事 
今古传奇  城市印象  企业推荐 
武汉城市圈最新资讯
武汉城市圈主题资讯
图文频道 下载频道 全站搜索 会员中心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广告服务 网址导航
第一武汉网(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商务资讯专业门户平台)-运营商:武汉网络家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7-87332113  18071120160   QQ:935195149
Powered By 武汉网络家联盟 WH18.CN 第一武汉网 WH01.CN Copyright © 2006-2023  鄂ICP备09018832号-8
第一武汉网 武汉城市圈商贸门户平台 武汉市公司信息大全 武汉商贸信息大全 武汉公司目录 武汉生活资讯 武汉商圈 武汉企业建网站 武汉综合信息平台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