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正是秋播好时节。 9月12日,在通城县沙堆镇广袤的田野上,秋播生产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 今年,该镇规划秋播面积20658亩,每村除办好一个100亩“两菜”高产示范点,还将发展1-2户秋播种植大户。 抓秋播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群众有播有收。然而,“打工经济”在农村经久不衰,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以老弱少儿为主。这部分人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劳动能力。抓秋播无法推行,更谈不上有播有收。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正在港背村现场指挥秋播生产的镇党委书记汪金甫告诉记者:为抓好今秋的秋播生产工作,该镇集思广益,“三招”破解秋播难题:一招是政府出资化解农户资金难题;其次是大户承包化解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难题;第三招是土地流转化解劳动力缺乏难题。 沙堆是一个经济不算富裕的农业乡镇。为了解决部分群众资金困难,该镇筹措资金20多万元,用于购买种苗、肥料和承包育苗。目前,该镇用于种籽、育苗的投入已达5万多元。该镇还将在大田移栽、肥料提供等方面继续增加投入,将群众秋播投入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秋播看似容易,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活儿。种籽没选好,苗育得不壮,施肥管理跟不上,都影响产量。”在田里干活的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周文道出自己的体验。前几年,机构体制改革,周文由一个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镇领导的帮助下,周文迅速转变角色,成为该镇农业示范的带头人。去年,他承包了57亩油菜,收益近3万元。农业经营虽然十分辛苦,但成功让周文信心更足。今年,他以每亩480元的价格承包了镇里的120亩连片育苗基地,计划发展油菜200亩。承包经营,让群众远离了技术之忧,管理之烦。像周文这种懂技术、善管理的人从事秋播承包,改变了过去家家户户搞秋播的状况,承包经营在该镇悄然兴起。今年,该镇有50多名农业大户开展秋播承包。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迁,秋播这种劳动量大的农业生产,留守老年人是难以承受的。针对部分家庭劳动力缺乏这一现实情况,该镇在统一调劳,统一移栽的前提下,将无劳动力户土地流转到农业大户和农技服务中心。该镇算了一笔帐:一亩田由农户自主经营秋播,每亩耗劳7个,而流转到大户经营后,由大户统一经营,每亩耗劳4个,仅劳动力成本每亩节省100多元。实施土地流转,该镇不仅解决了部分家庭劳动力缺乏问题,还节省了农业成本。今年,该镇土地流转在300亩以上,解决了230多户家庭缺劳力问题,节省劳力900多个。 难题一个个化解,沙堆镇秋播生产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展着。目前,该镇的120亩油菜连片苗床基地已整地平厢,村村办起百亩连片基地。 (特约记者 吴斐 通讯员 杜金桃 郑 俊)
时间:2008-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