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工业园区 打造“专业走廊”
贵州崛起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
今年上半年,拥有17家制药企业的修文医药园区实现产值57544万元,税金5464万元,利润5033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11.3%和10.65%。中药现代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良好,这样的事在我省何止一例两例。
科学规划为集群化发展理清思路。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关于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贵州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一些地方政府与医药园区对制药企业的建设规模、产品结构、生产准入等也作出了规划,确保了集群化发展的方向。
政策支撑为集群化发展壮胆撑腰。省和各地相继成立中药产业化领导机构,并将中药产业作为本地支柱加以扶持,加大政策、资金、税收优惠、技改支持、行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形成上下共同推动良好局面。仅去年政府部门就投入资金5016万元,支持项目120个。
培育龙头为集群化发展强筋壮骨。各地积极支持中药大品种产业化发展,鼓励企业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兼并和联合,加速中药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有28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企业500强,年产值过1亿元的制药企业已有30户,超过10亿元的有两家;今年7月25日,省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我省2008年度最受尊敬的企业50强中,有3家专门的制药企业。
去年,全省102家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总产值100.16亿元,增长4.7%;中药产业总产值97亿元,占全省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88.6%,占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7.4%。目前,以贵州益佰、神奇药业、同济堂、百灵药业等中药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集群逐步形成,并建设了以贵阳市乌当、息烽、扎佐、清镇、花溪,黔南州龙里和遵义市红花岗为重点的医药园区。初步形成以贵阳市为中心的制药产业带,其中贵阳市药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74家,年总产值达71.80亿元,工业销售额53.43亿元,实缴税金5.04亿元,利润总额5.7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