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消息,2008年上半年厦门关区进口硫磺1.6万吨,价值495万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同)分别增长23.9%和3倍;进口平均价格为312.3美元/吨,上涨2.2倍。主要特点有:
一、第2季度进口量大幅增长。第1季度厦门关区进口硫磺6,207吨,第2季度进口迅速攀升,进口9,633吨,同比增长1倍,环比增长55.2%。受2008年5月20日公布免征硫磺进口环节增值税影响,6月份硫磺进口猛增创2008年以来单月新高,进口量达5,202吨,环比上涨18%。
二、进口平均价格屡创新高。2007年8月份以来,硫磺进口平均价格持续上涨,自2008年2月份突破200美元/吨创出新高后,5、6月份价格继续上扬,6月份平均进口价格已达398美元/吨。
三、私营企业从日本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绝对地位。上半年,厦门关区私营企业从日本一般贸易进口硫磺1.58万吨,增长25.4%,占同期厦门关区硫磺进口总量的99.7%。
上半年,厦门关区硫磺进口量价齐升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国家调低税率效果显著。为鼓励硫磺进口,国家多次对进口硫磺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2007年将硫磺的最惠国关税税率由3%下调至1.5%的暂定税率,2008年再次将硫磺进口暂定税率下调为零,同时禁止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硫磺和硫酸,同年5月20日又公布免征硫磺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家政策的出台降低了硫磺进口成本,刺激其进口大幅增长。
二是供需紧张导致国际市场硫磺价格不断上扬。粮食需求的增长拉动了国际市场化肥需求的增加,也导致化肥价格的攀升,从2007年初到2008年5月国际磷酸二铵(DAP)的价格上涨了5倍左右。而作为化肥主要原料之一的硫磺,其供不应求的状况越加严峻,2007年全球硫磺供给缺口达97万吨,而2008年对磷肥需求的增加继续扩大了这一缺口,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硫磺价格的上扬。
三是国内硫磺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极高。2007年中国硫磺消费量为1,060万吨,同期进口总量为965万吨,硫磺对外依存度高达91%。中国硫磺产量一直不足,加之目前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多数炼油厂未满负荷运转,硫磺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自取缔硫铁矿制酸项目后,硫磺制酸成为磷肥生产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磷肥工业的快速发展,硫酸生产对进口硫磺依存度不断上升,在国际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进口价格也不断走高。
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以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出台了加征化肥出口关税、取消硫磺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硫磺进口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国内化肥限价政策,使得正规磷肥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与此同时,一些生产企业为了生存突破限价抬高磷肥价格的做法又增加了粮食的生产成本,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硫磺等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化肥的市场行为和政策杆杠的矛盾日益明显,建议相关部门关注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