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08-15 08:58:46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本站综合资讯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海尔、联想、长虹、TCL等国内最为优秀的电子企业国际化的产业实践中遇到的国际化挫折必须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电子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此外,在中国电子产业之前率先实现国际化的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不同经济体的国际化经验不应该成为中国电子产业国际化的榜样,因为,全球电子产业不管从产品技术还是竞争方式方面看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电子产业已经被放在了一个全新的全球电子产业环境中了,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国际化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国际化使命。
对一个产业来讲形成国际化竞争力的要素有两点,一是像集成电路、芯片等一些基础电子技术的保证,二是有商业活力的组织形态保证。基础电子技术是多种电子产业形态发展的营养基,它可以保证自己的电子产业形态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而不至于受到国际竞争对手的牵制与骚扰,它可以与需求结合成各种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覆盖全球并且能发挥自己基础技术产业优势的组织形态是可以组织到最具竞争力的生产要素的保证,这可以使自己的产品顺利铺遍全球。
从国际化关键支撑点的角度我们回头看中国电子企业的国际化。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有两种模式,一是海尔的民族品牌的国际化,自己在用自己的品牌在海外投资;第二种模式是TCL与联想通过并购国际化品牌的方式来进行国际化。这两种方式应该说都是非常脆弱的,因为都没有获得有民族自有属性基础电子技术的支撑,前一种方式是在原有产业链位置上从需求入手的全球市场空间的扩展,后一种方式仍然是接手衰落的产业链末端的制造业,我们的企业被严格限定在“终端产品上的生意合作而没有关键技术的生意合作”的单边框架内,因此说这两种国际化的途径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全球商业环境中的组织运营程序方面的锻炼,而基础技术的发展仍然是被搁置在一边,这仅仅是平面化的国际化而不是丰富立体的国际化。 |
 |
最新评论 |
|
 |
发表评论 |
|
|
|
|